陕西省银行业“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提高银行维权意识”征文活动一等奖作品
摘要:诚信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在新的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银行业创新发展对行业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业诚信文化建设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本文在论述诚信文化建设重要意义及其与银行深入落实“展业三原则”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构建银行落实“展业三原则”、推动诚信文化建设过程中,监管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博弈模型,由此计算监管机构及银行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边界,发现银行不尽职履行义务甚至违规办理业务获取的非法收入、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罚款、银行不尽职履职对其自身发展造成的声誉影响及对监管机构造成的声誉影响等因素对银行落实“展业三原则”、构建诚信文化体系的影响至关重要。由此,本文提出从提升监管质效、强化行业自律、完善舆论监督等三方面入手,切实促进银行在深入落实“展业三原则”中推动诚信文化建设。 关键词:展业三原则 诚信文化建设 博弈 监管 自律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诚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诚信文化建设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根本,是经济秩序的基石。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其有序高效运转有赖于质量和信任,但质量和信任并不是银行业生产经营的必然产物,相反,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利润的追逐反而容易催生“道德风险”,出现违法渎职行为,损害客户利益的同时,影响银行自身发展,甚至可能危及到整个金融生态环境,这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可见一斑。因此,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始终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康发展之基。 (二)诚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将诚信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对诚信文化建设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全面战略部署,把诚信文化建设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紧密结合起来。随后,国务院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了诚信文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接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诚信文化建设作为商务诚信的重要板块,自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诚信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银行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竞争的日益加剧、技术的飞速发展、要素的快速流动等因素,促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组织形式、产品工具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市场运行机制更趋复杂,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式更加多元化,银行违法失信的动机因素出现新的变化,违法失信行为的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样;另一方面,法律和监管的特点决定了其成型速度往往跟不上金融业的发展速度,这种背景下,市场对诚信的要求便更加广泛和突出,诚信文化在规范行业行为、制约金融过溢中的作用更显重要。 二、“展业三原则”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诚信文化建设一脉相承 近年来,“了解你的业务(Know Your Business,KYB)、了解你的客户(Know Your Customer,KYC)、尽职审查(Due Diligence,DD)”的“展业三原则”理念逐步由外汇管理领域渗透到整个银行业经营管理领域。这一理念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为本,将真实性、合规性、审慎性贯穿到展业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展业三原则”风险为本的理念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诚信文化建设一脉相承。 (一)二者都有在他律中实现自律的根本要求 前面说到,金融业的创新发展为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建设提出了更大挑战,这就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度重视诚信文化建设,加强金融软实力,在经营发展中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努力防范“道德风险”,对市场和客户尽职尽义,充分发挥诚信文化在规范行业行为、推进行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展业三原则”则是赋予银行在充分履行真实性审核义务、合规审慎办理业务的前提下,灵活把握自身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之间平衡的权利,这一方面使得银行经营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却也对银行的自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二者都对银行业经营提出了更高的内控要求 银行业金融机构诚信文化建设的本质,是通过文化潜移默化的功效,解决机构及从业人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这就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内控机制建设、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做出优化。“展业三原则”则是在国家简政放权、深化市场经济重点领域改革的过程中,更新监管理念,赋予银行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促进银行权责利对等,由此倒逼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提升内部治理水平,更好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及要求。 (三)二者目标一致 无论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诚信文化建设,还是“展业三原则”的深入落实,最终目标都是促进银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积极营造良好个体及行业声誉,努力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 三、在深入落实“展业三原则”中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诚信文化建设——基于博弈论的分析 (一)模型构建及假设 深入落实“展业三原则”,在赋予银行业更大主动权的同时,也对银行的业务审核及风险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银行逐利的天性促使其在操作中存在不断试探政策底线,甚至为了利益不惜触犯政策规定的冲动,因此,在落实“展业三原则”、推动银行业诚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监管机构与银行之间的监管博弈,存在监管“他律”推动建设与银行“自律”推动建设的边界,为此作者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如何更好地促进银行在深入落实“展业三原则”过程中构建诚信文化体系进行分析。首先,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在监管机构与银行的博弈中,监管机构有两个纯策略——不强化监管与强化监管,银行也有两个纯策略——尽职履职(诚信)与不尽职履职(不诚信)。监管机构的支付取决于自己的策略及银行的策略,银行的支付也是取决于双方的策略。 假设2:监管机构与银行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且银行较监管机构具有优势,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存在成本。 假设3:定义如下变量:(1)监管机构强化监管的成本为C,如人工成本、政策制定成本等;(2)银行正常经营的收入为R;(3)银行不尽职履行义务甚至违规办理业务获取的非法收入为R′;(4)银行违规经营受到的监管机构罚款为F;(5)监管机构声誉收益,即社会公众对监管机构履职情况的认可程度,可以用金融机构展业操作中是否合规诚信经营及其带来的社会收益表示,假设金融机构不尽职履行真实性审核及风险控制义务时造成的社会损失为L,则对应的监管机构的声誉收益为-L;(6)银行声誉收益,即社会公众对银行服务的认可程度,银行被监管机构查处后,声誉受损,甚至需要停业整顿,其营业收入必将下降,假设银行被查处后的收益损失为S。 假设4:只要监管机构加强监管,那么银行不尽职履职或违规的行为就会被发现并将受到查处,监管机构的声誉不受影响,此时,监管机构的支付将包括加强监管需要支付的成本-C,没收银行不尽职履职甚至违规办理业务获取的非法收入R′及罚款收入F;对应的银行的支付则包括不尽职履职后的收入R-S及罚金-F。 综上,该博弈模型的策略空间和支付矩阵为: (二)模型求解 分析上述支付矩阵,博弈初始,如果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则银行的最优策略是尽职履职;给定金融机构尽职履职,则监管机构的最优策略是不加强监管;给定监管机构不加强监管,则银行的最优策略是不尽职;给定银行不尽职,则监管机构的最优策略是不加强监管。也就是说,该模型没有一个纯策略组合构成纳什均衡。 接下来求解该模型是否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假设监管机构加强监管的概率为α,银行不尽职履职的概率为β,U1和U2分别代表监管机构和银行的期望效用函数,则:
这也正是上述博弈模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也就是说,监管机构以的概率实施监管,金融机构以的概率选择不尽职履职,二者构成均衡。当金融机构不尽职履职概率小于时,监管机构的策略应是不加强监管,反之则应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当监管机构加强监管的概率小于时,银行将选择不尽职履职,甚至违规办理业务,反之,则会尽职履职。综上,为了更好地推进银行业落实“展业三原则”、促进银行业诚信文化建设,监管机构有效监管的概率应为。 (三)模型分析 根据上述对模型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求解得知,影响监管机构切实引导银行落实“展业三原则”并实施有效监管的概率取决于三个因素:(1)银行不尽职履行义务甚至违规办理业务获取的非法收入R′;(2)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罚款F;(3)银行声誉收益S,即银行被监管机构查处后,声誉受损,甚至需要停业整顿导致的损失。监管机构是否加强监管,或说监管的强度与R′正相关,与F、S负相关。即银行不尽职履职获取的非法收入越高,表明市场越混乱,则监管机构越要加强监管;监管机构处罚力度越小,市场反应越小,监管效果不明显,监管机构越要加强监管;银行被监管机构查处后声誉受损越少,银行违规动力越大,则监管机构加强监管的概率越大,这就说明,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力量的介入有助于提高银行合规展业的工作成效。 另一方面,银行不尽职履职的概率取决于四个因素:(1)不尽职履行义务甚至违规办理业务获取的非法收入R′;(2)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罚款F;(3)监管机构声誉收益L,即社会公众对监管机构履职情况的认可程度,也就是银行不尽职履行真实性审核及风险控制义务时的社会损失及监管机构剩余损失;(4)监管机构强化监管的成本C。银行不尽职的概率与C正相关,与R′、F、L负相关,即监管机构强化监管的成本越高,越是缺乏加强监管的动力,则银行违规的概率就越高;监管机构处罚力度越大,银行违规的成本越高,违规概率就越小;若银行获取的非法收入越高,因为被查处时会被监管机构全部没收,所以银行违规的动力就越小;另外,银行违规对监管机构声誉造成的损失越大,监管动力越大,银行违规概率就越小,这也反映了社会舆论监督对银行展业工作中勤勉尽职的推进作用。 四、政策建议 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深入践行“展业三原则”中完善诚信文化建设,既充分享有经营自主权,又能做到合法诚信,需要监管机构及银行业的共同努力,具体来看,应该从提升监管质效、强化行业自律、完善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一)提升监管质效 主要包括降低强化监管所需投入的单位成本、提高银行违规经营成本、压缩银行不尽职履职的获利空间等三方面。例如,探索将银行业诚信文化建设制度化,明确惩治和教育失信、鼓励和维护诚信的基本工作方针;综合运用大数据及信息管理系统,统筹运用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手段,增强监管实效;对于检查发现的银行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罚,切实发挥法律法规威慑作用;进一步推进市场机制改革,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竞争,压缩银行不尽职履职的获利空间。 (二)强化行业自律 要按照“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原则,放松政府监管,充分发挥银行业自律机制的职能,由自律组织向市场传播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的自律理念,增强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合规开展业务的意识,规范市场行为,协调成员纠纷,倡导和构建有序竞争的市场道德规范,积极营造规范展业、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监管机构要对自律机制的成效及时进行评估,对于履行自律监管及评估职能不力或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加以修正,情节严重的,免去其监管及评估权限,并予以制裁或处罚,以此确保自律机制职能的有效发挥。 (三)完善舆论监督 通过与媒体建立相互对话、相互制约机制,借助舆论的力量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估和满意度测评,充分发挥舆论媒体对银行业诚信文化建设的引导和制约作用。一方面,利用媒体,积极宣扬传播银行业发展动态、行业守信尽职行为、先进典型和案例,唤起社会公众对行业的支持和信赖;另一方面,对于媒体披露和批评的方面,要正确应对,确有发生的,积极纠改,灵活运用媒体宣传纠改情况,化不利为主动;对于不实报道或批评,要及时澄清,协助媒体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共同在深入落实“展业三原则”中树立诚信尽职的银行业良好形象。
(供稿: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行 张敏) 【编审:荆东;编辑:张波 史雅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