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银行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和专题征文活动一等奖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在多种场合深刻阐释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内涵和路径,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2020年1月13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总书记表示要坚决查处各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推进金融领域廉政建设。此外,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机构相关领导也对金融反腐工作做了重要指示。2019年2月18日,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在人民银行、外汇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中强调,人民银行系统内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要深刻警醒,逐一排查整改。2019年1月16日,中央纪委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组组长李欣然在银保监会召开的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倡导廉政金融文化,构建和谐健康的“亲”“清”关系。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切实加大金融领域反腐败斗争力度,坚持严字当头,对存在腐败问题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大鬼”“小鬼”一起抓。 尽管国家一直强调在全社会、全行业范围内加快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但近些年我国金融领域的贪腐问题仍层出不穷。据中纪委统计,仅201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金融系统违纪违法案件数高达6900余件。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金融领域腐败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如何从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视角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推进廉洁金融建设,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备受关注的现实课题。当前,清廉金融文化在祖国的金融战线上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各种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活动对系统化、体系化的建设思路提出了现实需求,基于此,本研究从清廉金融文化的内涵、结构和建设路径三方面出发,旨在进一步深化人们对清廉金融文化的认识,并提出系统化的建设思路。 一、清廉金融文化的内涵 作为一个时常出现的媒体及政策术语,“清廉金融文化”的兴起,蕴含着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行业清廉形象的美好期待。作为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话语体系的基石,清廉金融文化的内涵界定是一项需要优先开展和绕不开的基础性工作。 清廉金融文化,从构造上看,它是由“清廉”、“金融”、“文化”三个词汇组合而成的专有名词。其中,文化是根本性的上位概念,金融、清廉是下位概念,前者为属概念、后者为种概念,它们之间为属种关系。因此,对清廉金融文化的定义,既要体现其他类型文化的共性特质,又要凸显一系列个性特质,满足清廉金融文化的内在规定性。在共性特质方面,清廉金融文化应包括所有文化类型均具备的价值、观念、意识等基本要素。在个性特质方面,清廉金融文化需反映出主体性、行业性等属性,这是清廉金融文化得以与清廉政治文化等相区别的关键所在,也是确证其概念合理性的重要依据。共性与个性的双重要求决定了我们需要从文化这一属概念出发,逐步解构金融文化、清廉文化两个种概念,最后形成对清廉金融文化内涵的理解。 何谓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是“文”与“化”两个单词的叠加,是指以“文”去教化、涵养和感染对象。本研究从狭义视角出发,认为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条件或背景下所产生语言、行为及其价值观,这种文化或需依附于物质图形、物质形态存在,或单独表现为精神产品、话语体系、行为规范、意识形态等。基于对文化的认识,金融文化就是在以货币交易为主要业务的金融行业积淀的产物,其是金融活动参与者的价值、准则、观念和意识形态等。金融文化具有社会文化和金融特质双重特性,是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在金融中的深刻体现,是文化要素与金融机构、金融环境间的信息交换机制。清廉文化与腐败文化相对立,旨在打造清明政治、清廉政府、清正干部、清朗社会,教育规范全体社会成员清白做人做事、公职人员廉洁从政从业,引导全社会确立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取向的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在当前反腐败和廉政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正逢其时。 基于对文化、金融文化及清廉文化的认识,遵循共性特质与个性特质相结合的建构逻辑,本研究认为清廉金融文化是清廉文化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迁移,其不仅是清廉信仰、清廉观念等在以货币交易为主要业务的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上的综合呈现,同时也是金融行业清正廉洁,不贪不腐的行业形象、行业风貌的具体体现。 二、清廉金融文化的结构 打开文化结构是认识文化内涵的核心途径,已有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文化结构。第一,“二分法”,如广义和狭义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公开文化与隐蔽文化之分,这种分类方式体现的是一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思想。第二,“层次论”是文化结构的重要理论,如“三层次说”和“四层次说”。一种“三层次说”是把文化看作一个三层次同心圆,外层为物质层面,中层为制度层面,里层为精神层面。另有“三层次说”将文化划分为高级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大众文化(如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在内的生活方式);深层文化(如价值观、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四层次说”约有5种分类方式: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物质、制度、行为、心态;物质、行为、制度、精神;或物质、社会关系、风俗习惯与艺术文化、精神文化;亦或表象层、实体层、理论层、核心层。显然,“层次论”较为直观地勾勒出了文化的轮廓,使人们对文化结构一目了然。第三,“要素论”,即认为文化由若干个平行要素构成,如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6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等5要素;或将其概述为中心要素、催化要素、品德化要素、物质化要素、习俗化要素等5部分。第四,“性质论”,如常见的服饰、建筑、饮食文化;中国文化、希腊文化、印度文化;伦理道德文化、科学技术文化、管理文化、教育文化、体育文化等。 在上述文化结构分类方式中,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是在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区域文化等相关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文化结构之一。因此,我们借鉴“层次论”和“要素论”,以清廉金融文化内涵为基础,从物质维度、制度维度、精神维度三个层面构建清廉金融文化的结构(见图1),它们分别对应企业的视觉形象、行为形象和理念形象。(1)物质文化,又称“硬文化”,是金融从业者所持有的清廉意识、清廉态度等在具体物质上的反映。换言之,金融文化的物质载体本身并不是金融文化,凝结在载体之中或其上的内容、意蕴才是金融文化,即物质金融文化是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金融文化,包括产品标识、宣传设计等。(2)制度文化是金融制度设计、执行、监督、变革主体所持有的理性原则、价值取向、理念追求、道德标准、利益调整等观念体系。 它是清廉金融文化内核在制度上的体现,反映出制度设计主体对清廉金融的认识、信仰、追求和对贪腐的贬斥,包括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3)精神文化,也称“软文化”,属于深层文化,是金融从业者受各种前因变量的影响,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清廉意识、清廉态度等,是清廉金融文化的核心构件与灵魂,是形成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基础。 图1 清廉金融文化结构 三、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路径 (一)清廉金融物质文化建设路径 物质文化作为一种外显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既具有鲜明的特征,也具有明确的功能和作用。清廉金融物质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熏陶功能。清廉金融物质文化通过可触摸、感知与识别的载体和形式,将抽象的清廉意识等精神文化内核呈现出来。从人与环境互动理论看,个体若长期身处浓厚的清廉金融物质文化氛围中,可能会将社会和企业的清廉道德期望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产生熏陶和教育作用。(2)美育功能。金融企业所选择的清廉金融文化物质载体,往往是精心策划的结果,体现着设计者和组织者的审美感受、审美情趣和清廉精神追求。它们能使身处清廉金融物质文化中的人在与物质艺术和文化艺术对话之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实现美育的目的。(3)启迪功能。清廉金融物质文化能让从业者在不断的思考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总而言之,物质层面的清廉金融文化在装饰环境、强化清廉精神、美化从业人员心灵、营造清廉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清廉金融文化物质维度建设,要求各单位必须坚持如下原则:(1)系统性。清廉金融物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根据金融企业的类别、财力等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充分体现规划的先导性、延续性、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规划设计使相应的功能分区、单体造型、群体组合实现专业化、现代化和配套化,使清廉元素和企业精神系统性地融入相应物质载体中,从而展现清廉金融物质文化的育人底蕴。(2)特色性。追求特色是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取向之一。特色,即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涵养不可替代的内涵,亦即所谓的人无我有和人有我优。在清廉金融物质文化建设中,结合金融企业的历史、长远发展空间、所在区位、建筑风格等特点,使之具有鲜明特色,以区别于其他行业和其他企业,是清廉金融物质文化永葆生机的关键所在。 加强清廉金融文化物质维度建设,需确定哪些物质形式可以作为清廉金融文化的传播载体。一般而言,企业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产品的设计和质量、设备、企业建筑、企业标识、从业人员衣着服饰等。然而金融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金融企业的产品,如现金、汇票、股票、期货、债券、保单等,是具有经济价值,可进行公开交易或兑现的虚拟产品和服务产品。因此,无法通过金融产品彰显清廉金融文化,这启示我们应从其他可能的途径入手。具体地,各金融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从业人员活动的主要场所和区域,利用电子滚动屏播放清廉金融文化标语,名片印制清廉提示语、编纂反腐合规宣传手册,悬挂清廉从业警示牌和承诺书,建设清廉金融文化宣传网站、清廉主题场馆、清廉文化景观长廊、清廉教育基地等方式,促进清廉文化的传播,以达到见物有感、见物明理,巩固风清气正、廉洁发展的金融企业形象的综合效果。 (二)清廉金融制度文化建设路径 制度文化是“最稳定的、最清晰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制度层面的清廉金融文化包括各类涉及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清廉从业规章制度等。从管理学角度看,完善的清廉金融文化制度,有助于培养清正廉洁的金融行业风貌,增强金融从业人员的凝聚力、自控力和对贪腐文化的辨析力,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把握准人生的坐标。制度文化建设一般涵盖制度文本制定—制度执行—制度评价与修订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最终形成的是人人都自觉践行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因此,从上述三个层面出发,探索清廉金融制度文化建设路径。 1.制度文本制定 在这一环节,我们需要回答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哪些制度”和“怎样建设”。针对“哪些制度”,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清廉金融制度建设的终极目的是防范金融行业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而贪腐现象发生的制度性根源在于金融从业规范缺位,监管制度不够严密,奖惩制度效能不高、教育培训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综上,清廉金融制度内容应包括金融从业规范、监管制度、奖惩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 对于“怎样建设”,首先,与政策制定相类似的是,制度出台程序是否合规,会直接影响制度的科学性。而只有具备科学性的制度才能从企业的根本性出发,对企业的根本性需求进行维护。因此,为了确保清廉金融制度的科学性,应该在制度出台前,组织专家充分调研,全面掌握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流程、监管漏洞、已有制度缺陷等问题与不足;制度制定时,依照系统协调、科学预测、现实可行、民主参与、稳定可调等原则,严格遵守制度制定程序,广泛就制度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评估、可行性论证、方案选择等环节征求民意,逐级提交讨论和评议,确保制度依据充分、目标明确、内容详实、方案科学并符合实情。 其次,在制度内容上,清廉金融制度要紧密结合金融行业特点,确保清廉金融制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梳理确定金融行业腐败风险点和易发人群是保证制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事实上,人事、财务、信贷、项目建设等决策权、审批权集中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岗位,是腐败最容易发生的风险点。这要求我们在完善内控制度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全面原则,做到对各项业务制定全面、系统的操作规程,对全流程进行风险防控全覆盖,厘清从业人员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方位构筑清廉制度防护网;又要切实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制度建设,例如在人事管理领域,可以转变业绩主导型绩效考核理念,将清廉从业行为评估结果纳入员工考核评价体系,在员工招聘、业务考核、高管任职评定中,确立适当权重,构建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差额考察、任前公示、择优录取等机制体系,把廉洁从业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从业人员考核全过程。在信贷管理领域,可以建立“权限管理,双轨制约”的信贷管理制度,使信贷业务形成宏观制约、横向制约与纵向制约机制,落实各级相互监督机制,把自由裁量权压缩在合理区间,从流程上直接杜绝违规违纪的可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给贪腐分子以可乘之机。 2.制度执行 清廉金融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被有效执行,制度就形同虚设。因此,制度只有执行起来才能起到制度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制度执行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证自明。然而在实践中,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下”的执行模式,均有可能面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执行难题。如何有效地破解这一难题,增强制度执行力是研究者们较为关心的话题。为了切实促进清廉金融制度的执行,可以采取宣传教育、命令、劝说、检查、巡视、监测、奖励、处罚、监管、督促等方式,为制度执行保驾护航。具体来说,首先,需加强清廉金融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升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制度意识。为此,要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选用合适的宣传人员和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不断增强制度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彰显清廉金融制度的重要性,引导广大从业人员形成制度共识,进而自觉遵守制度、维护制度。其次,加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力度,切实保障制度可以落实到实处。一方面,通过制度执行监督活动,及时发现清廉金融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低效执行、虚置执行、有限执行、替代执行、对抗执行和过度执行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另一方面,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奖优罚劣奖惩机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部门和个人考核环节,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肆意规避等行为,坚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3.制度评价与修订 制度评价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在保证制度质量,提高制度效率,合理配置制度资源,检验制度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度评价活动中,需要予以解决的问题包括谁来评价、评价什么、按照什么标准评价、怎样评价等。具体到清廉金融制度评价,首先应确定评价主体。为更真实地了解清廉金融制度的效果,应优先选择第三方评价方式。其次,明确评价的客体,即评价活动所指向的具体制度。再次,科学制定评价标准。着重以制度是否遏制了金融从业人员的腐败意识,提升了他们对腐败危害的认知度、对清廉工作的支持度;是否形成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崇尚清廉、反对腐败的良好企业或行业形象等为准绳进行制度评价。最后,在清廉金融制度评价方法方面,应选用能够体现制度效果(增量)的方法,如前后测实验法、双重差分法等。 在制度评价的基础上,要强化对制度的修订、清理以及废止,让制度建设紧随时代发展的要求,彰显清廉金融制度的动态性。众所周知,制度是由个人或组织基于特定问题或时代背景生产出来的,而外在条件的变化和人的有限理性意味着制度必然有革新的必要。当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均衡时,制度是稳定的;当现存制度不能满足组织需求时,就会发生制度的变迁。因此,清廉金融制度文化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原则,不断修订和完善制度。 (三)清廉金融精神文化建设路径 精神维度是清廉金融文化发展的方向性保证,是清廉金融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发展的基石,是金融从业人员对清廉的认识、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事实证明,金融腐败现象频发的根源在于金融机构员工理想滑坡、信念动摇、纪律松弛、意志衰退、价值扭曲。因此,从精神维度培育清廉金融文化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精神维度的清廉金融文化需要利用教育培育方式来实现。 在运用教育手段时,需要解决“教育谁”(教育对象)、“教什么”(教育内容)和“怎样教”(教育方式)三个基础性问题。具体到清廉金融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本研究认为应抓好领导干部和党员这两个“关键群体”,运用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好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四种教育。 第一,在教育对象上,抓好领导干部和党员两大“关键群体”。需要说明的是,对“关键群体”的侧重,并不代表对其他从业人员的忽视,相反,它是对非关键群体开展清廉教育的一种手段。就领导干部群体来说,一方面,从近年频繁曝光的金融贪腐案件来看,别有用心之人“围猎”、“拉拢”、“腐蚀”的对象往往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而非普通从业人员。作为金融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者,领导干部手中的资源和权利为贪腐滋生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在企业或行业发展中扮演“掌舵者”角色的领导干部,对下属成员的意识和行为具有示范作用。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金融单位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确保自身廉洁才有可能带动其他人员向清廉靠拢。就党员群体来说,自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明确提出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论述以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金融单位党员在日常工作、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工作人员共同实现党对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纲领和行动路线。清廉金融精神文化要求党员能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从上述分析来看,以“关键群体”为突破口,引导从业全体树立清廉意识,是我们建设清廉金融精神文化的必然选择。 第二,在教育内容上,开展好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四种教育。其一,党风党纪教育。党风党纪教育是我党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所进行的党的作风、党的纪律教育。它要求金融行业从业党员始终践行并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做到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放在首位,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具体实践中,陕西金融企业可依托陕西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充分利用以延安精神为核心的延安、照金、马栏等红色革命资源,用活用好陕西丰富的廉政教育示范基地,让广大金融从业人员在红色革命文化的浸润中,提高遵守党纪党规的自觉性,从而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其二,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缺乏理想信念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因此,理想信念教育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信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装金融从业者的头脑,防止其在思想上出现崇尚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山头主义、圈子文化、人身依附等腐朽思想,树立重义轻利等崇高理想信念。其三,职业道德教育。其目的是使金融从业人员形成普遍性的道德信念、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内容包括诚实守信教育、忠于职守教育、守法合规教育、廉洁奉公教育等。陕西金融企业可以在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充分挖掘和集聚一批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名人史料,让“暮夜却金”、秦商周家等历史廉洁故事焕发新貌。其四,法治教育。当前“办事找关系,有钱好办事”等潜规则“大行于世”,严重污染了金融行业生态环境。法治教育,可通过汇编贪污腐化案例、组织高管走进监狱聆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目的就是要金融从业者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时刻牢记清廉不仅包含道德要求也涵盖了法律意义,即如果自身的不廉洁行为对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在教育方式上,综合运用讲座、知识竞赛、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教育方式是清廉金融精神文化建设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使清廉精神内核深入人心,各金融单位探索性地采用了多种教育方式构筑思想防火墙。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无锡江阴分行通过学习电子读本、观看警示教育片、聆听“以案说规”巡讲、参加“突出案件风险”专项治理活动、参加廉洁从业考试、签订《拒吃请、拒收礼承诺书》等方式,强化员工的清廉意识和底线意识。中国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建立廉洁合规知识大讲堂,组织各部门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场含清廉金融知识的培训,每周开展“侨建清风”微课堂,开展清廉金融主题演讲比赛、我是廉洁合规代言人、案件警示教育巡讲、听我说清廉故事会等活动。中国大地保险广东分公司组织清廉文化故事会活动。太平人寿新疆分公司依托公司书画、摄影小组,举办“清廉金融”书法、绘画、摄影比赛,开展以廉洁为主题的手工DIY活动。除上述教育形式外,金融企业还可以采用挖掘历史英雄人物或树立现实廉洁典型、表彰先进等文化仪式活动,提升金融从业者的防腐拒变能力。 总结以上,清廉金融文化是我国清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清廉金融的核心路径。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金融系统各领域参与主体共同负责推动,其需要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相互协调与促进。本文提出了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包括三个方面:清廉金融物质文化建设、清廉金融制度文化建设、清廉金融精神文化建设,并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提出了清廉金融文化的建设思路和具体路径(见图2)。
图2 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路径 (供稿:邮储陕西省分行 重庆银行西安分行 陈龙 韩军 王思齐) 【编审:荆东;编辑: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