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工商银行40年再出发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深化之年。一年来,工行陕西分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助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金融服务。
认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作为扎根在陕西这片红色热土的国有大行,工行陕西分行聚焦主责主业,争当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全面落实工商银行总行和陕西省政府签订的《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新篇章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认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稳增长工作部署。聚焦陕西省“十四五”规划重点战略、“三个年”行动重点项目,建立“名单制”企业目标库,健全前中后台常态化磋商机制,建立确保投放、审批中可投放、新营销投放“三张表”按月推进机制,持续加强对制造业、“两重”“两新”“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全年累计投放表内外融资超2000亿元,大中型公司贷款投放超1200亿元,各项贷款净增超500亿元。重点支持了西安至延安、西安至十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连续两年荣获陕西省“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落实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房地产项目建成交付、保障民生权益的务实举措。工行陕西分行深刻认识、正确把握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意义和内涵,积极稳妥开展“三大工程”及协调机制项目融资业务,成立相关机制领导小组,加强政策传导,调整工作思路,建立前中后台协作配合和沟通会商机制,优化审贷政策,提高业务效率,审查审批时限在原有基础上缩短30%,高效精准满足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助力房地产市场加快形成发展新模式。全年共支持重点房地产项目17个,投放贷款30亿元。
陕西分行运用设备更新再贷款政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宝鸡某机械有限公司是以石油钻机装备制造、泥浆泵配件产品为主导的零配件供应制造企业。面对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升级挑战,该企业计划升级零部件制造设备,以提升产能、提高制造品质,进一步扩大规模、打造核心竞争力。在了解到企业存在资金需求后,工商银行宝鸡分行第一时间上门对接、开展尽调,运用设备更新再贷款政策,及时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成功为该企业发放系统内全省首笔小微企业设备更新再贷款585万元,获得了企业高度认可。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护航科创企业向新逐梦
做好科技金融,更好服务科技创新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工行陕西分行认真落实“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要求,紧跟陕西实施科技创新“八大行动”和西安双中心建设步伐,聚焦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榜单企业,发挥省行科技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高质量建设科技支行,构建差异化梯次营销目标客户清单,不断完善“投、贷、融”全产品金融服务和上下游企业、企业主等全链条客群服务的科技金融生态。持续完善科技金融中心内部运行和客户服务机制,陆续启动了“春苗行动”“秋实”系列营销活动,持续加大“卡脖子”领域、“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等支持力度,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分别净增7.11亿元、60亿元,增长36%、53.8%;统筹推动制造业金融、科技金融共同发展,制造业贷款净增90.7亿元、增长17.7%。
陕西分行为某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投放1200万元贷款资金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专精特新“小巨人”更是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具有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等特点。陕西某特种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30余年的特种设备及其零配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随着近两年传统主业转型升级,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大资源配置和研发投入。了解到企业融资需求后,工行陕西分行第一时间响应,强化多层级联动协同,结合企业经营情况、风险特征,为客户迅速推介了金融服务产品,短时间内完成贷款申报审批流程,顺利发放贷款资金1200万元,以金融“活水”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向“新”而行。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推动发展方式低碳转型
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专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工行陕西分行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柔性团队工作机制,健全绿色信贷考核体系,研发绿色贷款“项目动态监测系统”,聚焦区域大型水电、风电、光伏项目,以及新能源汽车制造、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城市节能节水等绿色制造项目,为我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绿色贷款较年初净增近300亿元、增长40%;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不断提升,含“绿”量接近20%。
陕西分行支持的某风电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多次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1998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榆林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后,榆林市社会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尤其是以煤炭资源开发为龙头的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根据《榆林市黄河东线引水工程总体规划》分析成果,2025年和2030年供需缺口很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制约了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引黄河水来解决能源化工基地缺水问题并保障榆林经济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已经非常迫切。
陕西分行创新金融服务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赋能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
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隶属于榆林市黄河东线引水工程有限公司,项目从黄河右岸马镇葛富村取水,一期工程年引水量2.2亿m³。工商银行榆林分行第一时间对接服务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主动了解项目信息及客户实际金融需求,并为其提供符合需求的融资服务方案。协调上级行信贷审批部门共同赴现场进行调研考察,强化线上线下沟通,加速完成银团项目贷款审批。成功参与银团筹组。经过不懈努力和激烈竞争,工商银行榆林分行成功作为银团贷款参与行,累计投放项目贷款近5000万元,同时为客户提供资金结算、代发工资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以及“专项债+融资贷款”的一揽子服务方案,累计托管专项债2亿元。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促进小微企业提质增效
深耕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是工行陕西分行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一年来,工行陕西分行持续加大普惠金融和服务乡村振兴宣传力度,将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和“工银普惠行”“普惠青年先锋队”“兴农万里行”等宣传营销活动贯通结合、一体落实,举办多层级、多场景、多产品的营销推介活动,着力构建“线上+线下”协同融合的“普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全年累计向全省4万余户小微企业客户投放普惠贷款近600亿元,较同期多投近70亿元,余额达到430亿元,较年初净增超百亿元,增速33.2%,连续五年增速超过30%,普惠有贷户新拓1.4万余户,增速近60%。
早在2021年12月,工行陕西分行在商业银行中首家试点推出“隆基光伏e链快贷”特色方案。近年来,工行陕西分行不断加大市场调研,积极争取工总行政策资源支持,结合实际不断打磨优化“隆基光伏e链快贷”方案,最大限度确保农户在电站全生命周期内收益得到保障,真正实现“零”首付即可获取光伏电站带来的高收益,构建出能够“一点对接全国农户”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目前已累计为全国近千户农户提供贷款支持超1.2亿元,创新做法有力支持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绿色活力。这一创新做法也受到陕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批示肯定。
陕西分行支持的某企业400兆瓦光伏项目
村美民富产业兴,乡村振兴动力足。工行陕西分行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放在优先位置,创新体制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连续四年获评陕西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优秀”等次,努力在三秦大地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
齐镇位于宝鸡市眉县县城东南部,地域总面积66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主导产业以猕猴桃为主,多种经营包括大樱桃、油桃、优质大米、草编、香菇等。按照“因村制宜、政策扶持、多元发展”的工作原则,齐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条块结合布局9个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一条主导产业富民、集体经济富村的振兴之路,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户们逐渐过上了好日子。但每年到大棚维修改造、购买农资农具的时候,农户们往往资金周转困难,加之产业扩大对资金投入也提出更高要求。了解到齐镇农户融资需求后,工商银行宝鸡分行充分发挥金融专业优势,创新助农惠农业务模式,针对农户资金需求“小、散、快”等特点,依托“种植e贷”等拳头产品,为齐镇辖内9个村制定特色化“整村授信”融资方案,组织骨干团队进村入户,以村为单位,采集农户、涉农企业基础信息,建立信贷档案,完成批量化授信,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下沉,让数据多跑路、村民少跑路,实现从“客户跑贷”到“银行送贷”的大转变。到年末,仅宝鸡眉县齐镇“整村授信”项目累计向30户涉农经济体和农户投放贷款超千万。
陕西分行入村召开普惠金融产品宣讲会介绍“整村授信”融资方案
据了解,工行陕西分行按照小范围、多产品、全覆盖的模式开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方案创新行动,先后推出了“苹果兴农贷”“商洛核桃加工贷”“西安民宿贷”“宝鸡林麝贷”“宝鸡助农贷”“咸阳调味品贷”“咸阳辣椒贷”“渭南富平柿子加工贷”等16个区域涉农特色融资产品,新建近180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涉农贷款较年初净增近160亿元,增速超25%。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服务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做好养老金融,为银发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服务,是商业银行当前和未来的一项长期任务。近年来,工行陕西分行聚焦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等三大领域,不断强化养老服务和产业支持,持续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着力构建动态发展的养老金融生态体系。统筹推进三大支柱,积极参与第一支柱养老保障体制和社保信息化建设,支持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设项目,全力保障社保资金收支运转;发挥市场牵引作用,助力提升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面,2024年末管理的养老金规模近500亿元,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超43万户;第三支柱首批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开户数和缴存额保持市场领先。持续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养老服务金融,持续塑造“工银爱相伴”服务品牌,持续推动网点适老化改造,着力打造“旗舰型、标杆型、基础型”三类养老金融特色网点。推出适用于老年人的手机银行“幸福生活版”,打造养老金融社区平台,为客户提供资产规划、财富管理、养老生活三大服务功能,实现“金融+非金融”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不断加大养老产业支持力度,将养老产业作为“幸福产业”重点板块和“新服务”信贷布局的重点领域,梳理养老产业重点企业名单200余户,以经营快贷、税务贷、网贷通等产品加大养老产业支持力度,已发放重点企业养老产业贷款1.2亿元,养老普惠贷款1955万元。
陕西分行以“工银爱相伴”品牌为契机持续提升网点适老化服务水平
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赋能千行百业变革升级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支撑,能够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工行陕西分行制定了《数字金融大文章行动方案》和《数字金融委员会章程》,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数字融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场景,打造出一批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数字金融产品,更好支撑和促进全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近日,在相关监管部门发布的数字金融典型案例中,工行陕西分行稳居同业首位。
在风险防控方面,金融科技条线联合相关业务部室投产研发了内部控制可视化整改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可视化系统,赋能信贷风险识别,投产研发了智能信贷潜在风险客户主动防系统,成功识别2200条潜在风险预警信息。在赋能网点竞争力提升方面,进一步整合优化面向网点员工“易用、可用”的应用系统入口,上线新一代分行特色营销管理平台并接入总行网点通,将原“网点e点通”“公司客户画像”“商户管理平台”“零售营销平台”四大系统按照“原子化”功能精简为四类角色、195项功能。投产上线假币预警监测系统项目,成功发送预警信息1610次,累计发现假币600余次。在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方面,赋能外籍来陕人员支付便利性场景,投产上线外币智能兑换机系统,在外籍游客聚集较为集中的华清池、兵马俑游客服务中心布放外币兑换机具,可轻松实现8种外币线上一站式兑换。
陕西分行在华清池、兵马俑游客服务中心布放外币智能兑换机具
在赋能养老金融发展方面,工商银行咸阳分行将数字思维融入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打造“数字普惠+场景分类+养老服务”模式,通过贷款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优化,提高养老产业客户融资可得性。经过广泛扎实的调研,找准金融服务切入点,主动创新推出“咸阳医养贷”特色融资方案,通过深度挖掘信息数据资源,建立客户准入与授信额度测算模型,为城区内社区医院提供最长1年期最高300万元信用类流动资金贷款,并充分给予利率优惠。2024年为咸阳市8家社区医院投放“咸阳医养贷”1220万元,努力共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未来。
机遇蕴含精彩,挑战历练强者,实干成就伟业。工行陕西分行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金融服务陕西现代化建设的职责使命上来,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做强金融机构的领头雁、做专主责主业的标杆行”四大定位,进一步主动融入陕西省“四个经济”、深化“三个年”活动等进程,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做好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全力满足三秦百姓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全力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大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新篇章贡献工行力量。
(供稿: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
【编辑:杨雪琳 史雅蕊;审核:白来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