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匠精神”?简言之,是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一种专注,是一份坚守责任。事实上,各行各业都需要“工匠精神”,被视为“高大上”的金融行业,是否更需要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且听金融专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所所长任志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吕随启,是如何看待“金融业是否需要工匠精神”的。
金融创新 需要很专注的人来从事 问题一:您觉得金融行业需要工匠精神吗? 任志宏:工匠精神不仅在制造业,在现代高端生产型服务业有更深的涵义。尤其金融业也需要工匠精神。金融要从精细化发展,这就需要有一批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优秀的员工。现在金融创新,都需要有很专注的人来从事。我觉得工匠精神是金融产业的金字塔尖。需要精通的人才设计和谋划。我们现在很多金融衍生品出现问题还是出在人的身上,忽视了对一些产品的防范。它不能成为部分人获取私利的工具,应该是造福全社会的工具。 吕随启:我们金融创新的能力还比较差,就意味着通过金融创新能够开发更好的金融产品,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处于比较粗放竞争的阶段。如果是粗放竞争这种模式,通过创新来提高技术含量,设计出更好的金融产品,在市场上精耕细作是应该的,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发展。
应该鼓励工匠精神 创造适销对路的产品 问题二:金融行业的衍生品太多可能会导致无秩序的状态,面对这一情况应该如何规范? 任志宏:金融衍生品是随着金融发展,行业不断进化同步并进的一个阶梯。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风险也在不断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应该说,对这类高端金融创新活动,从中国的现实来看,还要抱有敬畏之心。它是有活力,但还是要设计好它的利益边界、风险边界、法律边界。一定要把这个笼子设计好,否则带来爆发式、连锁式的灾害远远不是我们现有的监管能力所能监管到的。
吕随启:实际上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是创新过度了,而是不创新和乱创新的表现。比如说市场上投资者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没有通过创新开发出来,现在市场上交易的有些产品是不对路子的。只要存在创新不足,实际上就应该鼓励工匠精神创造适销对路的产品。对于创新过度的问题,应该加强监管,适当地往回收。
--- 华商报记者 南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