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陕西省银行业协会官网 ! 本网站已支持IPv6
企业邮箱   |   收藏网站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协会概况 协会动态 会员动态 地市协会 行业动态 文明服务 自律维权 教育培训 影像展播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五篇大文章 >> 详细内容
兴业银行西安分行:“绿色金融领跑者”的创新答卷
发表时间:【2025/4/10】    浏览次数:【992】次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分享到: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金融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之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绿色金融排在第二位,足以彰显其重要性,也对金融业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如何以活水赋能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成为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深耕三秦二十余载的兴业银行西安分行,立足陕西发展实际,将禀赋优势与地方经济转型需求深度融合,以创新为笔、以责任为墨,从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到创新碳金融工具,从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到构建绿色生态圈,该行以“先行者”姿态,探索出一条金融与生态共生共荣的实践路径,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做优顶层设计:战略领航逐绿前行

  兴业银行是国内较早探索绿色金融的银行,自2008年该行成为亚洲首家“赤道银行”以来,逐步构建起覆盖全集团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并将绿色银行列为“三张名片”之一作为发展的核心战略,给予充足的政策倾斜支持。

  聚焦到区域,如何将绿色金融战略融入当地经济发展格局是业务破题的关键。早在2014年,为提升创新能力及业务保障能力,该行就成立了绿色金融部进行专项“突围”,该行将自身绿色金融优势和陕西生态优势相结合,建立“总行-分行-支行”三级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单列绿色信贷额度,配置FTP优惠,形成覆盖清洁能源、生态修复、循环经济等九大领域的服务图谱。同时,创新推出“双碳金融实验室”,构建“环境权益融资+碳账户管理+气候投融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重点领域,以“融资+融智”并举的路径,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该行已形成门类齐全、品种丰富,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供应链、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绿色消费等在内的集团绿色产品服务体系,排污权抵押贷款、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综合解决方案、碳金融综合服务、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一批业务成为创新标杆。近五年来,兴业银行西安分行绿色金融累计投放超过1000亿元,荣登全国首批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榜单,持续擦亮“绿色银行”的价值底色。

  锚定能源转型:助力区域经济绿色跃迁

  陕西是传统能源大省,也是新能源产业的沃土,能源经济是区域经济的生命线,能源转型的成效事关陕西经济动能的转换进程。在此前提下,传统金融模式面临双重考验:既要破解新能源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融资困局,又需构建支持生态价值转化的长效机制。该行给出的解题思路颇具启示——将绿色金融从单一信贷工具升维为系统化生态工程。

  在陕北“风口”靖边县,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的崛起,正是该行绿色信贷精准发力的缩影。2022年,该行为靖边县风电场项目提供2.8亿元融资,项目年发电量达4.8万兆瓦时,相当于减少4.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一案例的背后,是银行对“风光储一体化”战略的前瞻布局——通过支持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推动陕西从“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型。  

  而在定边县,50MW光伏电站的落地更具深意。项目每年减少6.6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为三秦大地种下30万棵树的生态效益。兴业银行不仅提供资金,更通过“碳减排挂钩贷款”等工具,将贷款利率与减排成效绑定,形成“减排即降成本”的正向激励。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更激活了其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  

  能源转型的深层逻辑在于“新旧动能转换”。该行深谙此道,一方面加大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支持力度,如煤炭清洁开采、工业节能技改;另一方面聚焦新能源产业链,从风光电储到氢能布局,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8月,其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380亿元,规模居陕西省股份制银行首位,印证了绿色金融对能源革命的强劲推力。  

  强化创新驱动:从“首单”突破到生态构建

  绿色金融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该行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打造了一批全国、全省“首单”案例,构建起多元化的绿色金融工具箱。  

  在碳金融领域,该行率先推出“CCER开发挂钩贷款”,将造林碳汇资产金融化。陕西某企业通过这一创新产品获得4700万元融资,贷款利率与碳汇开发成果挂钩,既盘活了生态资源,又让企业直观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逻辑。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信贷思维,为碳市场参与主体提供了全新融资范式。  

  水权质押贷款的突破更具启示意义。陕西一家供排水企业将“看不见”的水资源权益转化为10000万元贷款,解决了环保项目资金短缺的痛点。这种以环境权益为质押物的创新,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更推动了水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完善,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金融解决方案。  

  在循环经济领域,全国首笔“塑料再生利用挂钩贷款”落地陕西。一家环保科技企业获得6000万元专项贷款,年处理废旧塑料能力达15万吨,减少碳排放超30万吨。该行通过将融资与再生资源利用率挂钩,建立起“减废即增值”的良性循环,为“无废城市”建设注入金融活水。  

  这些“首单”案例的背后,是该行对绿色金融本质的深刻理解——金融创新必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从排污权质押到绿色建材认证贷款,每一项创新都直击企业转型痛点,将环境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形成可持续的商业闭环。  

  聚焦生态共赢:“融资+融智”达成“三重共振”

  绿色金融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指标的改善,更在于推动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该行通过“融资+融智”双轮驱动,打造了多方共赢的绿色生态圈。  

  在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中,该行落地19个项目、金额33亿元,涵盖低碳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2024年5月荣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全国首批“A级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称号。  

  在区域合作层面,该行与中创新能签署战略协议,探索“双碳+金融+科技”新模式。双方计划在气候融资数智化、绿电交易等领域深度合作,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提升碳资产管理和绿色项目评估效率。这种跨界融合,标志着绿色金融从单一信贷支持向生态化服务升级。  

  更深层的共赢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引汉济渭工程的水资源融资、园林绿化的生态修复贷款、污水处理厂的排污权质押……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带动就业、促进技术升级,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三重共振”。

  从秦岭生态保护到黄土高原绿色发展,从传统工业升级到新能源产业集群崛起,兴业银行西安分行以实际行动为陕西低碳转型注入了澎湃的绿色动能,并以“绿色领跑者”的姿态证明:绿色金融不是简单的政策响应,而是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双重推动下,绿色金融的探索也迈向“深水区”。面向未来,该行将继续以创新为舟、以责任为帆,立足绿色银行战略,把握区域经济转型机遇,持续完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推动绿色金融业务质效双升,谱写绿色金融创新答卷,为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供稿:兴业银行西安分行)

【编辑:杨雪琳;审核:史雅蕊】      

上一条信息:建行安康分行:金融“活水”润泽特色产业 贷动安康新“硒”望
下一条信息:农发行商洛市分行:累计投放1.56亿元贷款支持医养结合项目 助力打造“中国康养之都”
协会概况
协会概况
协会章程
会员单位
协会动态
协会要闻
公告栏
会员动态
会员简讯
地市协会
地市协会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监管动态
调研与思考
五篇大文章
乡村振兴
中小微企业
清廉金融文化
文明服务
服务工作动态
感动故事
光荣榜
金融文苑
投诉与建议
自律维权
内控合规
消保之窗
行业自律
行业维权
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动态
资格认证考试
党史学习教育
影像展播
影像展播
微信公众号
手机端网站
ipv6 ready
陕西省银行业协会 © 2004-2020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1008802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解放路159号    电话:029-89627396
协会企业邮箱登陆

电子营业执照
珂玛网 赢渔影院 软盟资讯 软盟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万企微信 IDC主机测评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MSDN系统 TOP图标库 六百号技术 众创保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