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盛世、岁物丰成。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20周年的重要节点,榆林全市农商银行各项存款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全省农合机构中率先突破2000亿元,开启了全市农商银行高质量特色化发展的新纪元,在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镌刻下属于全市农商银行的崭新里程碑。
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全市农商银行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永恒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守专心银行、贴心银行、良心银行、放心银行“四心银行”发展定位,秉承求质不唯量、求难不求易、求实不务虚、求稳不贪大“四求四不”经营理念,厚植“金融为民”和“金融报国”情怀,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新而行,守正创新、内外兼修,用金融活水浇灌塞上沃土,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求稳不贪大,专注主业打造专心银行
始终坚守姓“农”本源,秉持支“农”初心,坚持做小做散,紧紧围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这一中心,心无旁骛深耕细作“三农”和小微市场,倾心倾力支持农村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发展,是全市唯一一家把全部信贷资金投放到当地、唯一一家把全部税费缴纳到当地、唯一一家营业网点全面覆盖城乡的银行,连续多年荣获榆林市政府颁发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支持普惠金融先进单位”“支持乡村振兴先进单位”等殊荣,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榆林人民的专心银行。
向下扎根,支持“三农”有温度。自觉强化服务“三农”使命担当,围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粮食安全保障、农业科技创新、农村产业发展等重大战略,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流通收储加工、重要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全面推广“党建+金融”服务模式,扎实开展信用村(镇)创建、授信客户三年倍增、“陕农经”平台推广等支农专项行动,切实发挥金融联络员、服务员、协办员“三员”金融服务优势,纵深推进“整村授信”,不断加大对乡村产业、生态保护、城乡融合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以金融活水滴灌农业增收增效、润泽乡村宜居宜业、服务农民安居乐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满足脱贫户、边缘户合理信贷需求,倾力支持脱贫县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发展,累放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超4万户29亿元,占全市发放量95%以上。截至2024年8月末,涉农贷款余额509亿元,占全市涉农贷款的45%,是实至名归的乡村振兴主办行。
向新而行,服务小微有力度。围绕“五篇大文章”,紧扣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金融所需,聚焦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瞄准堵点卡点,设立专营机构,组建专营团队,优化服务机制,推进网格化精准服务,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用力推动增户扩面,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取得多项首创性产品服务成果,用金融“甘泉雨露”滋养万户千企。率先开创了全省首次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整村授信、全市首笔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和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率先在全市挂牌设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并开展林业碳汇试点工作,率先获得全省法人金融机构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截至2024年8月末,全市农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8亿元,占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44%,是名副其实的小微金融服务“便利店”。
求实不务虚,紧贴民需打造贴心银行
始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部署、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实体贷款投放;大力推广以个人数字普惠贷款“秦e贷”和小微数字普惠贷款“秦V贷”为核心的“2+N”数字普惠信贷服务体系,倾力为榆林百姓提供优质便捷的贴心服务,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榆林人民的贴心银行。
不遗余力服务实体。在充分满足“三农”、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围绕全市加快推进“五新”项目、“4+8+N”项目支撑体系和深入打好“五大攻坚战”的安排部署,成立工作专班,梳理项目清单,定期上门对接,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响应需求,突出支持成效,用足用活信贷资金,确保金融资源取之于当地、反哺在当地。近三年,累放实体贷款185万笔1600亿元,授信省级重点项目16户63亿元,授信市级重点项目167户274亿元,用实干实绩践行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紧贴民需创新服务。紧跟数字化发展步伐,充分满足客户多元化、便捷化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数智普惠金融,推动普惠金融转型升级。从家喻户晓的“富秦家乐卡”到触手可及的“2+N”系列线上产品,从村村通的“金融E终端”到功能齐全的“乡村振兴金融e站”,从“坐门等客”到“上门营销”,从“定时工作”到“全天候在线”,从过去的柜台存贷业务到现在的综合场景服务,转型升级的每一小步都是服务百姓的一大步,逐步构建起了县域金融服务新模式,真正把金融服务从“柜面窗口”推向了“掌心指尖”,有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获得感、幸福感。
求难不求易,惠泽民生打造良心银行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县域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用足用好人熟地熟情况熟、决策链条短、反应速度快等优势,坚持让利于民、让利于企,惠泽万家千企,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榆林人民的良心银行。
网点布局让服务更亲民。始终传承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兼顾功能性和盈利性,践行盈利性服从功能性,坚持“乡镇在、网点在”的原则,合理布局物理营业网点,广泛设立“乡村振兴金融e站”,填满金融服务空白,织紧织密金融服务网。4177名员工,326个营业网点、1087个“乡村振兴金融e站”和8.2万个金融场景构建起“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存取款、转账、医保社保缴费、助农补贴查询、水电气缴费等综合服务,切身感受到“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的暖心服务。
减费让利让服务更惠民。自觉扛实金融稳经济、促发展的行业主体责任,一体推进“增户、扩面、提质、降本”,持续推出惠企利民措施,用好用足“再贷款+财政全额贴息”政策,利率水平一降再降,办贷手续一简再简,替客户负担评估和抵押登记手续费,坚决做到减费让利“能让尽让”、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用尽用”,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让普惠金融的甘露遍洒塞上。截至2024年8月末,存量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21%,较2022年初下降了1.7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系统内平均水平0.31个百分点,用真金白银为小微企业补气活脉、输血赋能。
求质不唯量,勇担使命打造放心银行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恪守市场规则和职业操守,信守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始终扎根县域,秉承“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情怀,发扬“一头露水、一身汗水、一脚泥水”的“三水”本色,赓续“铁算盘、铁账本、铁规章”的“三铁”传统,持续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竭力做到让客户信任、群众放心、股东受益、政府信赖、员工受惠,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榆林人民的放心银行。
坚持量质并举,让客户更放心。坚持质量第一、精打细算,自觉摒弃不重质量、不计成本的粗放式经营,把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相结合,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业务经营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截至2024年8月末,全市农商银行资产总额240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012亿元,占全市同业的25%,占全省农合机构的22%,各项贷款余额946亿元,占全市同业的29%,占全省农合机构的19%,存、贷款市场份额在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全省农合机构中均位列首位;2019年后新增贷款不良率0.49%,全省系统内唯一低于1%的地市,资产质量不断向好向优。近三年累计缴纳税金超14.70亿元,居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实现自身经营效益和地方财税贡献双升共赢。作为全市业务规模最大、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税收贡献最突出的金融机构,是广大客户长期合作的放心选择。
彰显大爱精神,让客户更暖心。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在做好金融服务的同时,全市农商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开展助学、帮残、济困等公益活动,2015年以来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1760名1787万元,向受灾地区和困难群体捐款捐物939万元,赞助当地各类活动84次824万元;聚焦养老金融,打造敬老网点,为老年客户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不断提升适老化金融服务质效;大力普及金融知识,有效防范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近三年成功拦截电信网络诈骗24起,为客户止损615万元,竭诚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实现了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存款突破2000亿元既是发展历程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筑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新起点,全市农商银行将在省联社党委和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榆林新篇章贡献农商银行力量。
(供稿:陕西农信榆林审计中心 贺艳 师立新)
【编辑:杨雪琳 史雅蕊;审核:白来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