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迄今已走过111个春秋。2023年3月1日,陕西中行也迎来了她108岁的生日。
扎根陕西,服务三秦。在这108载的历史长河中,陕西中行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三秦共命运。在探索践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进程中,她始终秉持金融报国的初心,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镌刻下民族金融勇挑大梁的非凡印记。
1905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成立。1908年,户部银行更名为大清银行。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职能。从此,在中国和世界的金融舞台上,高高飘扬起“中国银行”的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仍保留中国银行名义,负责统一经营和管理国家外汇,大力支持外贸事业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成为本外币兼营、业务品种齐全、实力雄厚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06年,先后在香港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A+H”发行上市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跨越两个世纪,中国银行为中国金融业开启了国际化经营体制之先河,创造了独特竞争优势和业内多个“第一”,在特色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铸就了闪亮的“金字招牌”。
百年中行,一部中国近现代金融发展史;百年陕西中行,一部西北地区近现代银行发展史。扎根陕西、辐射西北,深度参与民族金融业崛起;战乱频仍、风雨飘摇,躬身笃行“实业救国”理念;百年芳华、勇毅前行,始终秉持“金融报国”初心。
陕西是响应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较早的省份之一。中国银行在成立三年后的1915年就在陕西设立了分支机构,当时简称“秦行”,后又简称“雍行”。抗日战争时期,“雍行”从天津、武汉等沦陷区转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纱锭、机床、汽车等,成立雍兴实业公司,大力发展西北经济,为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积极支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建国后陕西和西北地区的经济恢复与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9年6月,中行西安分行复业,为恢复地方工商业积极开展了贷款、汇兑等业务;1950年改组为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下属机构。1978年,中国银行西安分行恢复成立,直至1993年履行外汇外贸专业银行职能,成为陕西省外贸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资金需求的主渠道,在支持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7月,中国银行西安分行更名为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在大力支持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陕西中行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陕西省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在三秦大地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
步入新时代,陕西中行始终紧跟国民经济脉搏,恪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职责使命,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创新,精准助力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成长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金融重器。
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自与陕西省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陕西中行已累计对省内企业发放信贷资金超2000亿元。截至去年年末,陕西中行人民币贷款新增近340亿元,贷款增量和增速创近三年新高;全年累计投放人民币公司贷款950亿元,新增额列四大行首位。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陕西分行聚焦重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科创、绿色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生动实践。
助力陕西构建内外联动新格局,服务陕西高水平对外开放。连续多年联合陕西省商务厅推出“稳外资、稳外贸,促发展”合作机制,服务千余中小企业跨境展业,助力高质量“走出去”,与“引进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大力推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2022年,陕西分行国际贸易结算量12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3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两项业务市场份额实现“双第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金融活水滴灌民生所需。聚焦普惠,助力纾困小微。不断创新融资产品,探索数字赋能,为小微企业客群提供精准、便捷的融资服务。截至目前,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近140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聚焦县域,做实重点帮扶。不断加大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打造“一县一品”特色服务,涉农贷款余额超300亿元;聚焦民生,保障金融供给。持续加大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满足群众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过去一年,陕西中行在新一届省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交出了一份助推陕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答卷”,自身经营发展驶入“快车道”,分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答卷背后,是陕西中行人脚踏实地、接续奋斗凝聚起的强大合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中行将以总结经验再出发的进取心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向着下一个十年、下一个百年阔步前行,书写中行新的华彩篇章,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供稿:中行陕西省分行 施凯波)
【编辑:张波 史雅蕊;审核:白来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