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担当全力助推金融扶贫攻坚 2017年以来,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在省委、省政府、总行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扶贫工作部署和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坚守社会责任,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利益联结,合作共赢”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扶贫与金融扶贫有效融合,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 群策群力,帮扶贫困群众加快脱贫。全行分支机构成立专项扶贫工作队入驻包扶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派驻长期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按周轮换入户帮扶模式。通过成立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捐赠基础生活用品、农机具等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务工增收。将持续推进包扶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异地搬迁、群众饮水、村道建设、排污治理以及特色产业项目引进等,持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加快整村脱贫摘帽。 立足实地,探索长效扶贫运作模式。陕西省分行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分析地方产业特点,多措并举探索多样化增收脱贫路径,深化金融扶贫创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洋县支行结合县5115工程,积极向已获贷的龙头企业及专业大户宣传产业扶贫政策,鼓励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进行连结帮扶。预计带动贫困户240户,投放贷款1200万元以上;宁强支行通过与县域某药业公司合作,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已扶持贫困户104户;同时某茶叶企业投放贷款,吸纳了周边近百名建档立卡户就近就业;勉县支行在当地率先试点“带资入股”扶贫模式。 落实政策,提升扶贫贷款获贷率。按照政府关于扶贫信贷政策的要求,根据出台的扶贫贷款倾斜政策和导向,全行持续走访扶贫部门和贫困户,认真摸排有效信贷需求,宣传扶贫贷款优惠政策,将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扶贫纵深推进。深入摸排有效信贷需求的建档立卡户数。同时,明确了扶贫贷款差异化考核办法,提高了扶贫贷款不良容忍度指标,有效调动了基层支行发展积极性,不断加大有效需求扶贫贷款投放。 优化服务,增强精准扶贫质效。为提升精准扶贫工作质效,开通绿色审贷系统,降低扶贫贷款准入门槛,分支机构通过上门服务、集中办理、通道审批,快捷放款,实现了贫困户足不出户,就可办理贷款申请、使用、查询、还款等业务,提升了贷款办理时效,增强了贫困户办理贷款的体验和精准服务质效。
(二)围绕“两度”做文章探索金融扶贫着力点
2107年,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积极响应中央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立足农村,瞄准重点,积极围绕金融扶贫“精度、广度”做文章,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的有效着力点,建立完善的金融扶贫机制。 把脉精准扶贫对象,突出金融扶贫精度。 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深入一线贫困村,“面对面”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金融需求,细分贫困户致贫原因,坚持分类实施,对症下药。一是通过带资入股合作新模式,增强农户脱贫致富信心。将信贷资金发放至贫困户手中,再由贫困户带资入股到企业开展经营,产生的经营利润按期分红至贫困户,贫困户在正常获取分红利润的同时,也可加入企业正常务工换取报酬,通过分红利润+务工报酬两个方面实现自身脱贫;二是积极与当地扶贫开发局、人社局对接,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设计开发惠农易贷及再就业担保贷款产品,切实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资金需求。 探索金融扶贫模式,扩大金融扶贫广度。 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实施普遍支持、重点支持、精准支持相结合的方式践行着金融扶贫责任。一是创新开办了陕南移民搬迁贷款业务,为移民搬迁群体提供专项融资需求。平利县纸坊沟移民搬迁安置房项目、岚皋县“黄家河坝”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项目已完成首批项目准入,预计投放贷款3000万元以上。二是精准对标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陆续开发“汉阴县政府担保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汉滨区政银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白河县政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等信贷产品,信贷资金优先向带动贫困户脱贫创收成效显著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三是以“掌柜贷”扶贫小额信贷产品为抓手,重点做好全市已建成农村电商扶贫138个站点的营销工作,通过名单管理、辖区营销、精准到户等主要服务措施做好定向营销。四是助力贫困县域交通建设项目开发,累计向安平高速、平镇高速授信20亿元以上,贷款投放12亿元以上,通过交通项目带动沿线群众脱贫致富。 以安康市为例,截止目前,邮储银行累计向安康涉农、小微企业群体投放贷款35亿元,向地方重点项目累计投放贷款12.3亿元,向民生消费领域累计投放贷款10亿元。在金融扶贫贷款方面,累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贷款1亿元,带动5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累计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产业大户投放贷款1398万元,间接带动300余户贫困户脱贫创收。
(三)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以绿色金融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高山云雾出好茶。陕西南部是著名的绿茶产地,而位于陕西安康的紫阳县因盛产硒元素含量高的富硒绿茶而文明。邮储银行以支小、支微为己任,结合当地种茶、制茶产业特色,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开通了贷款“绿色通道”,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尽量满足茶企、茶农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周转性、季节性、临时性流动资金需求,最大限度惠及全县10万茶农。截至目前,该行涉农贷款超过9000万元,同比增长30%。 支农、惠农,做茶农心中的“绿色银行” 今年的秋天雨水特别多,气温偏低,使得茶叶营养成分得到了充分吸收,茶山的茶叶长势格外好,茶叶的口感较往年也更加香醇浓郁。当前正处于茶叶采摘季节,雨水过多却让茶叶加工企业犯起愁来。 孙洪军经营着紫阳县当地规模最大的茶叶生产企业,由于厂房建设资金占用较大,收购季节支付给茶农的资金出现较大缺口,企业发展遭遇困境。得知这一情况后,邮储银行主动深入企业,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帮助企业分析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孙洪军表示:“在企业缺乏流动资金的艰难时刻,邮储银行紫阳县支行多次前往公司调研,在获得安康市财信担保公司担保的前提下,向企业及时发放了500万元的贷款,帮助自己解决了燃眉之急。” 日前,紫阳县召开银企对接会,邮储银行紫阳县支行现场与紫阳县盘龙茶叶有限公司、紫阳县家佳福商贸有限公司、紫阳县科宏茶叶有限公司、紫阳县关南春茶叶有限公司四家企业签约,切实履行自身支农、惠农的社会责任。 扶贫、帮困,做百姓身边的“暖心银行” 在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邮储银行还主动作为,做活做足金融精准扶贫大文章。2017年8月,邮储银行紫阳县支行与县扶贫局、县财政局签订了金融扶贫合作协议,扶贫局首次存入扶贫风险补偿金200万元,邮储银行按照1:10的比例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321”(5万元以下、3年以内、2免“免抵押免担保”、1贴息)扶贫小额贷款,并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贷款参与“带资入企”委托经营模式。目前,已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5万元。 邮储银行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创新推出“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初具成效。紫阳县鑫合富硒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得到邮储银行300万元贷款后,流转土地120余亩,将大棚免费提供给贫困户使用,公司保底收购、统一销售,每个大棚年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同时吸纳了62名贫困户到公司务工,日工资80元以上,每人每年务工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此外,该支行还完成了紫阳县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紫阳县天源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紫阳县和平茶厂三家企业的贷款受理上报。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已累计向紫阳县域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放经营性贷款5000万元以上,未来将继续积极主动与扶贫局及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扶贫贷款到户发放工作,为全县的金融精准扶贫作出更大贡献。
(四)植根“三农”群体精耕商洛沃土 邮储银行自2008年成立以来,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反哺地方经济发展力度,已成为支持商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近年来,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邮储银行不断践行“根植城乡、服务大众”的经营思路,认真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精神,勇担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丰富产品种类、延伸服务通道、完善网络建设等措施,走出了一条“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三农”金融服务特色之路。在商洛市,邮储银行年累计投放贷款16亿元以上,其中投放“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超过8亿元,投放扶贫贷款近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户、青年创业者、个体工商户、职业农民、小微企业主、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16余万人。 定位精准,突出特色 邮储银行通过服务对象的“三个定位”,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之中。一是定位“三农”。以服务三农为基础,发挥机构点多面广的特点,加大对农户、农村、农业产业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定位特色。深挖商洛市域内特色行业,确定以核桃、茶叶、食用菌种植及肉鸡、生猪养殖等特色行业客户群体为切入点,提高特色行业客户信贷服务体验;三是定位民生。坚持开展金融服务进社区、进村镇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开展入户宣传,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移民搬迁户、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户等群体的支持,逐步扩大民生服务领域。 重点推进,惠及民生 以重点产品为依托,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中坚持“一扶三支”工作推进。“一扶”即:“精准扶贫”。认真落实中、省、市扶贫开发工作要求,扩大贷款投放量,积极推进扶贫小额信贷、互助资金贷、产业贷等模式,不断丰富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发展。截止2017年10月30日,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8000余万元,支持25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三支”即:支持农业产业、支持优势行业、支持大众创业。依托商洛市农业产业发展契机,深入开展市场调研,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加大涉农群体支持力度;依托区域内具有发展潜质的优势行业,优化核桃、茶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产品,努力推动中药材、食用菌、绿色食品等行业;依托“双创”推进有利环境,积极参与创业贷款投放,加大对创业者资金支持,在商洛市域内青年创业贷款占比达到50%以上。 创新驱动,服务升级 邮储银行始终坚持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加大区域市场调研分析,确定以产品要素调整为抓手、模式创新为支撑、流程创新为推动的特色服务模式,结合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行业,大力推动信贷产品创新工作。一是不断完善产品体系,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民生工程,开发创新扶贫小额担保贷款、核桃及农产品购销行业小额贷款、茶叶行业小额贷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等“三农”信贷产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二是加大“三农”金融空白点填补,通过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三农保证保险贷款等产品,创新抵押方式,盘活“三农”资产,提升农户自身抗风险能力;三是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建立农村信用体制,全市已建成“信用村”27个,投放贷款1500万元以上。采取“整村服务、分户授信”的服务原则,发放农户信用贷款,着力解决农户小额贷款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未来,邮储银行将继续坚守零售商业银行战略定位,积极践行“三农”金融服务承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结合商洛地域实际,在普惠金融、支付结算、标准化信贷产品服务的基础上,发挥金融专业优势,提升“三农”群体服务能力,有效助推产业发展,通过金融支持、产业带动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五)着力三农细耕耘金融扶贫谱新篇 邮政储蓄银行商洛市分行与商南县扶贫局实现深层次合作,继2016年初步在三个村开展互助资金担保小额扶贫贷款试点的基础上,成功签订了2017年《互助资金担保小额贷款发展协议》,由扶贫开发局注入担保基金270万元,在全县13个拟脱贫村全面推广互助资金担保贷款业务。 2016年,互助资金小额担保贷款在商南县地坪等三个村开展试点,累计发放贷款435万元。为进一步扩大规模,结合《商洛市扶贫开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商南县政府决定以互助资金担保贷款为抓手,在全县今年拟脱贫的13个村全面开展互助资金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增加补偿金270万元,按照1:5的比例进行放款,预计增加扶贫担保贷款1350万元,为金融扶贫工作再添新亮点。 邮储倾力支持,耕活“三农”沃土 长期以来,邮储银行宁强县支行坚持立足实际,坚实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断加大服务“三农”、支农支小力度。截止11月末,支行涉农贷款发放累计结余占全贷种的95%以上,相继搭建涉农政银合作平台5个,创新“三农”服务模式3种,累计扶持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余户,支持县域小微企业50余户,成为县域名副其实的服务“三农”金融主力军。 送贷上门,“贷”老乡奔小康 “养了一辈子的蜂,早想去银行贷款就怕跑好几趟也贷不下来,今天居然银行的人自己上门来了。”宁强县大安镇黑木林的李大叔激动说,“前几天,隔壁村里就有很多人说邮储银行会上门来受理贷款,原来是真的。” “送贷上门”行动是宁强县支行结合县域实际,对政银合作的精准扶贫担保贷款平台工作模式的进一步创新,也是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切实依托产业脱贫的重要举措。该行动自启动以来,支行已先后在县内10多个村镇进行上门收集资料、受理精准扶贫贷款。同时支行利用移动展业设备,现场为需要的群众办理开卡、手机银行等业务。全面提升农民办贷效率,使得有需要的农户足不出户也可享受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 做优服务,“贷”小企业腾飞 宁强县工业园区某食品加工企业主营山野菜加工及销售,属于当地特色企业且为唯一家出口创汇企业,发展前景良好,2014年前该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占地仅4亩,工人近20余人,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设施及场地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企业计划在2015年扩大生产规模,2014年当年便在园区购买30余亩土地开始进行扩建,2015年企业扩建完工后急需资金购买原材料用于生产,由于前期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花费资金已经超出预期,企业流动资金出现暂时短缺,支行了解该情况后,根据企业目前现状及我行信贷产品适用性,以最快的速度企业投放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煤之急,目前企业经营正常,年营业收入3000余万元,同时提供100余个就业机会,带动80余户农民依靠野菜种植脱贫。 因地制宜,“贷”特色产业塑品牌 近日,宁强县食用菌技术培训会上200余户香菇种植户手拿着邮储银行产品宣传折页,听的全神贯注,笑逐颜开。 香菇作为宁强县主导农业特色产业,是县域精心打造的农特产品品牌之一。它的发展,也是助推县域产业扶贫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邮储银行宁强县支行持续创新支农业务,针对香菇等特色产业推出“香菇贷”等对应产品,精准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支行借力“百企帮百村”,大力帮助菇农解决“销售”难题,使菇农真正能够实现脱贫致富。 巧搭平台,“贷”特色小镇提速发展 “地上茂林嘉禾,地下堆金藏玉。”一条川道,一棵古树,一代枭雄,成就了青木川古镇。而面对人们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及旅游多样化需求,什么样的青木川才能持久发展,则引发了邮储银行宁强县支行的关注。 经过长期深入实地调研,认真协调准备,结合县域“旅游兴业”发展战略,邮储银行宁强县支行终于在10月19日成功创新搭建银政合作平台——旅游兴业贷款,为县域涉旅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截止11月底,该平台已累计投放信贷资金660余万元,多用于青木川特色古镇建设。西城高铁开通的未来,游人如织的景象将成就更好的青木川。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邮储银行宁强县支行在“三农”沃土上的耕作将永不停歇,支行将机修在努力中探索创新,在创新中总结借鉴,前进中的邮储人相信,鲜花绿叶总会长满“三农”沃土。
(六)邮储银行精准助推县域扶贫攻坚取得实效 自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加大扶贫帮扶力度,创新扶贫工作模式,发挥金融扶贫优势。 以安康市为例,邮储银行信贷从业人员深入乡镇、村部,对各扶贫重点村进行逐村宣传、挨户讲解,上门服务,把扶贫贷款优惠政策送到每个贫困农户家门口,打通了金融惠农“最后一公里”。近日,邮储银行紫阳县支行前往城关镇西门河村、太坪村集中办理扶贫贷款业务,现场收集贫困户资料32户,通过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半径,真正做到送金融下乡,让贫困户切实享受到了便捷的金融服务。11月25日,邮储银行汉阴县支行深入三坪村召开“5321”小额扶贫贷款现场会,为贫困户宣传产业脱贫的政策和国家金融扶贫方向,介绍我行“5321”小额扶贫贷款准入政策及所需资料,为当地贫困户谋求产业脱贫良方。近日,邮储银行岚皋县支行前往结对帮扶的贫困村--石门镇红岩村开展捐资慰问帮扶活动,挨户询问贫困家庭过冬物资储备情况,为帮扶村送去化肥2吨、产业发展奖补6户,合计金额10000元。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将进一步聚焦扶贫攻坚、践行社会责任,为实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七)邮储银行西安市分行开展现场扶贫授信活动 近日,邮储银行西安市分行受邀参加了蓝田县厚镇张岭村金融扶贫会议,现场向40户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06万元,将精准扶贫工作切实落实在了行动上。活动中,当地政府领导对邮储银行近些年来给予蓝田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帮助以及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赞誉和认可。 近年来,邮储银行西安市分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践行金融扶贫的相关工作要求,全面深化与地方政府的联动,切实将扶贫攻坚工作扛在了肩上。在实践中突出了“三个度”:一是扶贫有精度,西安市分行及辖内各支行加强了对当地扶贫部门的对接,及时掌握最新的扶贫政策及贫困群众需求,先后有长安、周至、户县、蓝田、高陵五家支行取得了扶贫贷款的业务办理资质;二是扶贫有深度,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扶贫模式,不断丰富金融扶贫产品,强化与政府机构、地方龙头性企业、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坚持从单向“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理念的转变,实现扶贫工作的纵深式推进和良性化发展;三是扶贫有力度,通过内部激励考核政策不断引导和激发员工的热情,同时通过挂点支持、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等深化了扶贫工作的质效,截至目前全行累计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58笔1783.1万元。 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标,未来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接下来,邮储银行西安市分行将继续利用金融扶贫的优势,不断丰富业务品种,提升服务能力,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进一步助推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