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北四县扶贫工作再记 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尽快补上贫困短板。 “统筹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吹响号角,更加激发出了中行干部职工为贫困地区脱贫摘帽的冲天干劲。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六个聚焦”要求,主动作为,自我加压、攻坚克难,调动各方力量,用心、用情、用智慧,帮助咸阳北四县(淳化、永寿、长武、旬邑)群众逐步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行特色的扶贫之路。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国有大行,积极投身扶贫攻坚事业,替党和国家分忧,为百姓谋福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扶贫路上,不能让一个贫困兄弟掉队,要帮助困难群众早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在多次来咸调研时说的话语,掷地有声。
改善基础设施 勇担社会责任 11月20日,初雪消融的渭北旱塬,天气寒冷,树木萧索。 而永寿县永平镇永合村一组的贫困户王锋内心却暖暖的。再过几天,他将告别祖祖辈辈生活了30多年的深沟,搬进中行在永平镇援建的裕丰社区。 过去门前是深沟,走的是羊肠道,喝的是窖里水。王锋家里老伴患有高血压、儿子又伴有脑膜炎后遗症,日子过得紧巴。这次多亏了中行援建的移民搬迁工程,再过一段时间,王锋一家人出门就是沟的生活即将变成回忆。 “裕丰社区一排排的小洋楼,房子敞亮得很,听说公交也通了,出门办事方便,我心里高兴,咱也要搬到人堆子里去了。”王锋脸上乐开了花。 和王锋老人一样,到今年年底永平镇7个村组的207户贫困户、800多名群众将搬进裕丰社区,迎接新的生活。 在离裕丰社区百米的地方,中国银行投资305万元援建的永平卫生院新院即将建成,几名工人正在加紧做工程的最后收尾工作。 随着新院的启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永寿县永平卫生院院长张朝锋说:“旧院已经用了8年了,面积有限,好多科室都不能开展业务,只有一个综合科室。搬到新的卫生院以后,每个科室都能独立设置,患者就医条件得到改善,在镇上就能看病。” 改善和提升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只是中国银行帮扶我市“北四县”群众走出的第一步。 按照中央部署和号召,从2002年起,中国银行在“北四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践行中国银行“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发展目标。 为了同一个庄严承诺,中行的各方力量携手,在北四县贫困村播撒希望,将所有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所有建设项目向贫困地区布局。 16年来,中行先后派出挂职干部10批44人,累计无偿投入扶贫资金1.63亿元,其中直接投入帮建资金1.46亿元,捐赠款物1730万元。 实施224个扶贫项目,其中,修建人畜饮水工程28处,惠及1.9万人和1.6万头牲畜;修建乡村道路27条,47公里,桥1座;移民搬迁困难群众49个村9717人,修建幸福院14所;修建学校教学楼25栋,解决1.82万贫困学生就学难,直接受益群众超过10万人。 这一项项举措,有效促进了“北四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促进“北四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必要支持。
开启帮扶新模式 跨境撮合企业落户 如何把扶贫工作从现有的“输血”式资助到“造血”式开发的模式转变,把扶贫项目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能力开发转化提升。 中行的高层决策者一直思考,他们创新思路,自我加压,在教育扶贫上举全行之力,调动集团各方面力量,帮助贫困大学生入学、就业。 在教育扶贫上,设立“中银咸阳北四县助学奖教基金”,总规模2000万港元。批准700万元,用于资助因学致贫家庭在校大学生和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非寄宿学生,实现贫困学生就学补助政策的全覆盖。携手百年职校在“北四县”贫困户家庭适龄学生中定向招生、慰问困难群众,援建学校图书室、电教室,援助教学办公设备、活动器材等,捐款捐物金额150余万元。 在健康扶贫上,向“北四县”定向捐赠200万元保险产品,总保额达15亿元,覆盖全部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每人提供1.2万元保额的意外门诊、意外住院、意外残疾、意外身故等保险产品,目前已赔付299笔49万元。 在智力文化扶贫上,组织国家大剧院艺术家赴咸阳开展文化扶贫慰问。利用自身培训机构和培训力量,为咸阳举办干部金融研修班,增强干部利用金融手段发展经济的能力。 在就业扶贫上,集团旗下多家机构拿出不同岗位,面向“北四县”招聘贫困学生75人,其中陕西省分行录取6人,中银商务公司专场招聘61人,新中物业公司录取8人。这部分就业的贫困家庭孩子将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不仅如此,中国银行总行扶贫队主动对接咸阳市慈善扶贫协会,结合实际、全程跟进中银“北四县”助学奖教基金项目直至9月最终落地,该项目由中银香港和黄廷方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世茂集团、卢文瑞先生等香港慈善机构、爱心人士共同设立,共计2000万元港币,每年资助4个贫困县的孤儿学生、残疾学生和贫困学生,奖励扎根乡村优秀教师。 脱贫攻坚阶段啃的是“硬骨头”,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市政府党组成员、中行扶贫队队长王蕾说:“做好攻坚阶段的扶贫工作,工作队决心不能做‘机器人’,要做‘活的桥梁’,既严格贯彻执行总行扶贫办工作要求,又要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发挥熟悉当地社情民情的优势,多出好点子好想法。” 对众多贫困地区而言,需求最迫切的不是打开资金“水龙头”,而是找到接水的“桶”,也就是引入、培育好的企业。 咸阳源通实业有限公司是中国银行在淳化精准扶贫跨境撮合落地企业的一个典范。 记者走进咸阳源通实业有限公司,项目一期主体钢架结构刚刚完工,一些工人正在进行岗前培训,学习肠衣的加工制作过程和技术要领。 咸阳源通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以生产肠衣加工为主,在全国排名第三,产品主要供应双汇、众品、金锣等国内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出口东南亚、泰国、非洲等国家。 公司总经理高辉说:“我们公司从去年7月洽谈,到9月份开工建设,只用短短两个月时间,项目建成后,可安置近1000名贫困人员就业,实现年产值6.2亿元。” 为何要选择来淳化投资建厂?高辉坦言,这得益于中行组织开展的精准扶贫撮合会,一方面是淳化政府的全力服务保障让我们非常感动,一方面是与中行多年合作扶持分不开,作为企业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回馈社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我在这里打工一月1900元,不仅能照顾娃,还能在家门口赚钱。”在咸阳汇通实业有限公司打工的贫困户刘娟说。 在引入产业项目上,中行积极引进泰国正大集团在咸阳投资,新型农牧产业化综合示范项目—正大一期3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扶贫工程在永寿县启动建设。跟进去年精准扶贫撮合会成果,蒙驴牧业投资400万元等公司已经建设投产。 今年8月28-29日,中行在江苏省举办“咸阳(南京)产业扶贫项目推介会”以及“咸阳(苏州)投资环境及产业发展恳谈会”,共有240余家优质客户参加此次招商活动。这是中国银行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精准扶贫的又一次实践,它开启了银政企聚焦扶贫谋求共赢的新模式。 扑下身子干,不脱贫困决不还。“这一年来的挂职实践和锻炼,使我从金融行业赴行政机关学到前所未有的社会知识,锻炼了自我,丰富了人生阅历,看到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我感到心情沉重,更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中行挂职干部永寿县政府副县长文洪专在个人心得体会中写道。 今年,文洪专下乡调研60余次,走遍了永寿县大部分行政村,行程6000余公里,为中行扶贫队精确提供了永寿扶贫援建工作第一手可靠依据。 在北四县,和文洪专一样,有一支心怀大爱,作风硬、接地气的中行帮扶队伍,活跃在大山深处,贫困群众家中,激励着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互联+农村电商 产业扶贫遍地开花
“今年我开始做电商,一天能接20多个单子。”这几天,对于淳化县马家便民服务 中心西坡村的刘勇利来说,这阵子最繁忙。 今年,这位80后青年辞去了昆山的工作,回家乡做起电商。他从公益中行推行的农村电商中看到了商机。 去年,刘勇利家里发愁苹果没有销路的时候,他通过手机下载的“公益中行”APP等,将家里1万多斤的苹果销售一空,产生的效益比往年多了不少。 刘勇利提到的“公益中行”APP,是中国银行吸纳了在定点扶贫地区——咸阳北四县持续扶贫16年的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支持,锚定“精”和“准”,开发出的一款“简单好操作、人人可参与”的创新扶贫电子商务平台。 高效、精准扶贫的背后,是一套科学的运作机制。 打开“公益中行”APP一端连接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另一端连在中国银行境内员工和客户的手机上。消费者在手机上安装“公益中行”APP并实名注册,只需手指轻轻一点,购买贫困群众的农副产品,就能帮助他们增收,做到精准帮扶、长期帮扶。 不仅如此,公益中行将网络平台、产业扶贫、精准对接有效的整合到了一起。 “我这个大棚没投入一分钱,只要把蘑菇照料好,下点苦力一年保本都能收入6000元,蘑菇长得好,卖得钱还比这多。”淳化固贤上常社食用菌种植基地下常社村贫困户寇权兴说道。 淳化固贤上常社食用菌基地以种植香菇、木耳为主,年均加工生产菌袋100万袋,产量达到200万斤鲜菇。 据基地总经理王锋说,2016年开始,我们通过中国银行的45万帮扶资金已带动贫困户45户通过金融帮扶带动贫困户20户。公司对有经营能力和劳动能力的群众,采取认领大棚自主经营每棚6000元保底回收。 公益中行挂职干部、淳化县副县长陈长军说,公益中行平台采用贫困户自营+脱贫助理人经营的模式,完全免费开放。选择自营的贫困户,销售收入全部归自己所有;对那些买不起手机、付不起上网费、也不会上网卖东西的贫困户,可以选择由脱贫助理人帮助上网卖东西,做到精准帮扶。 打开“公益中行”平台,“北四县”的苹果、香菇、木耳、苞谷面、猕猴桃、小米等特色农副产品一应俱全。公益扶贫参与人数、公益捐赠金额、公益消费数目实时更新、一目了然…… “传统的电商平台是带着产品找客户,‘公益中行’是带着客户找产品:一上线就有客户、有订单,真正解决了贫困户农副产品的销售难,打通了一条农产品走向城市的快捷通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陈长军深有感慨。 据了解,截至2017年10月底,“公益中行”平台在线运行一年,已经录入“北四县”贫困人口12.4万人,上线农副产品1200余种;购买端员工及客户注册量109万人,累计公益销售额超过7100万。
中行扶贫的一点一滴,像汩汩的一股清流,浸入渭北四县,慢慢弥平贫瘠土地上的沟沟壑壑,滋润着群众的心田,使他们迈入幸福的生活。
摘自——咸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