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陕西省银行业协会官网 !
网站首页
协会概况
协会动态
会员动态
地市协会
行业动态
文明服务
自律维权
教育培训
影像展播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调研与思考
>> 内容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须充分挖掘需求潜力 对金融支持陕西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7/2/4 浏览次数:1241
2016年,陕西省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总体发展思路下,金融助力陕西“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顺利推进,支持陕西经济增长稳中向好。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金融支持陕西经济发展还存在与经济的融合度不高、县域经济支持薄弱、金融风险不断攀升等问题。建议通过建立政银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县域贷款投放的奖补、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增加金融有效供给等方式,不断提升金融对陕西省经济“追赶超越”的支撑力。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陕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适度,各项贷款稳步增长,支持实体经济重点突出,有效满足了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和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同时,通过基准利率引导市场利率水平下行,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构筑了全省经济企稳向好的坚强防线。
融资规模增长适度,信贷总量保持稳步增长。2016年1至11月,陕西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991亿元。从2013年至2015年融资规模增量与GDP增速的关系看,GDP每增长1%对应的年均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85亿元。按照201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7.3%测算,适度的融资规模增量为3541亿元,因此当前的融资总量增长适度,与经济增速较为匹配。
信贷投放稳步增长。2016年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4224亿元,同比增长9.6%,较年初新增2128亿元。
值得提及的是,面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陕西省内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放力度,有力支撑了全省投资回升。2016年末,陕西省短期单位固定资产贷款余额80亿元,同比增长146.7%,中长期单位固定资产贷款余额8967亿元,同比增长8.4%。固定资产贷款快速增长,有效满足了全省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有力促进了全省投资的企稳回升,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稳中向好的“中坚”力量。
此外,2016年,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五大任务,省内各级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引导,不断增强金融支持的效果和针对性。一是限制过剩产能扩张,钢铁、煤炭行业贷款下降。2016年末,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921.37亿元,较年初仅增长3.36亿元。二是助力房地产去库存,个人购房贷款快速增长。落实房地产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确定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浮动水平。三是助力企业去杠杆,债转股工作拉开帷幕。2016年12月,陕西省第一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正式落地,首期100亿元债转股基金即将到位。四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贷款平均利率明显下降。陕西省存贷款抽样数据显示,2016年,陕西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9%,较2015年下降0.61个百分点。五是补齐金融支持短板,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截至2016年,全省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57.93亿元,新增涉农贷款400.06亿元。
虽然从总体上看,金融有力支撑了陕西经济“稳中向好”发展。但同时,目前陕西全省金融运行面临着压力不断增大、实体经济融资有效需求不足、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全省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效果。要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撑陕西经济“追赶超越”的有效性。笔者以为,还需从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发挥财政金融合力,构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推进陕西经济“追赶超越”发展,需要财政、金融等政策的紧密配合,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增强政策的综合实施效果。要发挥财政杠杆的撬动作用,加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增大金融服务的惠及面。要通过强化银政合作,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的配合,财政出资做大担保基金,金融提供低息资金,要加大对民营经济、创业促就业、涉农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扩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覆盖面。同时,要加大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以及扶贫再贷款的综合运用,发挥货币政策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发挥财政的“稳定器”作用,设立金融风险稳定基金。
积极构建更为有效的投融资模式,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门槛。陕西金融机构需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要进一步探索投贷结合模式,支持能源化工基地高端化发展,实现优势产业提质增效。金融机构也需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如投贷结合、权益融资等模式,将金融支持与基地建设的融资需求有机整合,实现金融机构与基地发展长期目标的一致性。要整合产业发展基金,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补齐经济结构短板。数据表明,陕西省第二产业占比偏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全国10多个百分点。在做强第二产业的同时,需要尽快确立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方向,对省内的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和聚集,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形成产业发展的高地。同时,整合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并吸引社会资本介入,集中各类资金“办大事”,切实发挥产业基金在产业发展初期的扶持和导向作用,形成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先导,最后在产业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盘活产业基金。
多措并举提升县域金融活力,增大县域经济的金融供给。县域经济总量已经占到陕西全省经济总量的一半,因此,提升县域金融活力、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也是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保障。建议从以下方面激发县域金融活力:一是强化政策指引和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提升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效果。继续加强窗口指导效果,加大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通过差异化的监管政策,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的积极性。三是构建与现阶段县域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系,促进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促进金融机构根据县域经济特点组建专司中小企业、民营、个体经济的机构,强化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服务县域经济的功能,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四是提升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大对县域投放比例连续达标机构的财政奖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协调职能,为金融机构营造良好的金融资源投入环境。
针对潜在需求开发金融产品,不断提升全省金融运行效率。一是加快金融改革,放宽准入门槛,形成机构多样、竞争充分的金融供给格局。从金融供求的匹配性看,一般情况是大银行服务大项目和大企业,小银行则更多地面向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因此,大型银行在大项目和大企业的金融供给端具有天然优势,而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经济中具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制约了这两类机构效率提升的内在动力。因此,需要从金融供给端进行破局,加快金融改革步伐,进一步放宽金融业准入门槛,增加有效金融供给,形成更加多样、层次丰富、竞争充分的金融供给格局。二是加快金融市场化推进,发挥市场倒逼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整体效率。进一步深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增强银行业的存贷款自主定价能力和加快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金融机构自身市场化运作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金融效率。三是加大金融债权保护,降低不良贷款核销门槛。建议政府部门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大金融债权保护。同时,建议财政与税务部门降低不良贷款核销门槛,简化相关的核销手续,建立贷款核销补偿机制,对自主核销的贷款允许税前单独列支,调动和保护自主开展核销工作的积极性,为金融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创造稳定、有序的基础环境。
———摘自《金融时报》
上一条:
中行陕西省分行连续十年冠名城墙“新春挂春联”
下一条:
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17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微信公众号
手机端网站
陕西省银行业协会 © 2004-2020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解放路159号
电话:029-8962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