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信的数字贷款特别好,在PAD上填写调查问卷,无抵押、无担保就能贷款。我用手机贷了50万元‘乡村V贷’,不到2小时钱就拿到手了,真快。”西乡县堰口镇司上社区生猪养殖大户蔡某赞赏地说。
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是我省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中数字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土壤,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取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领域和关键方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近年来,陕西农信始终紧跟国家战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深入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专项职责,聚力建设“数字农信”,坚持“服务客户最大化”目标,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形成以数智化能力为中心,线上和线下数智化服务体系为“两翼”,数字普惠贷款“2+N”产品体系、场景金融“金融+N”产品体系、财富管理产品体系为支撑的“一心两翼三大体系”数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具有农信特色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从2019年8月第一款数字普惠贷款产品上线至今,5年来数字普惠贷款已经成为服务客户最大化的主要渠道和方式,累计授信客户数400万户,贷款余额1100亿元,累计投放6000亿元,授信客户占比8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型农户普惠制信贷供给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课题获评原银保监会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研究成果一等奖;“数字普惠贷款体系”获评数字陕西建设优秀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县域及农村线上线下一体化信贷服务模式的研究和应用”课题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成果水平国内领先。
科技引领,构建数字普惠新融合。面对乡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数据少、采集难、风控难等突出问题,陕西农信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激发数据要素潜能,推动业务模式、产品、风控、流程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不断探索创新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深度融合业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构建全流程、自动化的数字风控体系,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打造贷款申请、审批、放款于一体的一站式数字普惠贷款服务新模式。推进渠道、产品和服务下沉,加快数字银行、智慧银行建设,推进营业网点智能化转型,建立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金融e站”、远程银行一体化的服务供给渠道,实现金融、政务、场景、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面向不同客群推出适配性更强的数字普惠贷款产品,全面满足客户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需求,城乡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小程序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指尖上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e站”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基本金融服务。农村客户与城镇居民同样便利的金融服务成为现实。
创新产品,助力三农小微新发展。让金融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群众,陕西农信基于生活生产场景,搭建数字化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建成以个人数字普惠贷款“秦e贷”和小微数字普惠贷款“秦V贷”为核心的“2+N”数字普惠信贷服务体系,包括了面向农户的“e农贷”、新市民的“市民e贷”“e房贷”、个体工商户的“V商贷”、小微企业的“V企贷”,以及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V贷”等多款数字贷款产品,形成覆盖广泛、服务精准的数字普惠贷款产品体系。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即可获得“310”式纯线上贷款服务,即3分钟申请、1秒钟放贷、0人工干预,真正实现群众的事“随时随地办”,让金融服务既“普”又“惠”触手可及。
赋能产业,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产业发展是重点领域。陕西农信始终扎根县域,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开展“金融助力产业振兴”工程,深化“链长+行长”金融服务机制,逐县(区)制定“一县一策”和“一县一业”金融服务方案,从种植养殖到县域旅游,从农户商户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产供销到康养文旅休闲电商,充分结合产业链、供应链交易模式及结算特点,运用数字化手段对经营、交易、资产等数据全面分析、精准画像,持续提升数字普惠贷款的适配性、精准性、可得性,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注入“金融活水”。5年来,数字普惠贷款累放的6000亿元中,客户均为县域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据背后,是陕西农信对县域经济的坚定承诺和实绩成效。
五年时光,陕西农信数字普惠贷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是陕西农信支农支小支实的深入实践,也是对普惠金融的坚守与传承。未来,陕西农信仍将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守“四心银行”发展定位,深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丰富数字普惠贷款产品,在量上求突破;不断强化数字普惠贷款运营管理,在质上稳发展,持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金融服务与生活生产场景深度融合,在做好“五篇大文章”道路上,谱写农信“陕”耀新篇章!
(供稿: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编辑:杨雪琳史雅蕊;审核:白来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