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落实国家“三农”政策,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富登金控合作,借助中国银行的品牌和资源优势,结合富登金融的微型金融经验,自2011年起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银行发展微型金融之路。蓝田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成立于2016年4月26日,以“建设新时代一流村镇银行”为目标,本着与客户“共同成长,成就梦想”的信条,致力于“立足县域,支农支小”,为县域的中小企业、微信企业、工薪阶层、“三农”客户提供本土化、高水准、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因证施治解决融资难。作为一家根植于县域的金融机构,为切实解决县域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的融资需求,他们首先认真把脉市场,深入研究分析制约发展问题,比如农产品丰富,但是销售市场以及再加工渠道有限;受农产品生产周期性生产周期影响资金周转困难;跟大厂商合作回收账款慢影响增收等等,是目前农户或农村小微企业面临的普遍困难。对此,蓝田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想方设法,不断寻求农民增收与自身增效的最佳结合点,把支持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解决好“三农”、小微企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排除各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千方百计增加支农支小资金投放,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三农”的新路子。近三年来,蓝田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通过多措并举、多渠道向“三农”、小微企业反哺资金,实现了政府、个人、企业共赢的良好局面,不仅强化了自身盈利能力和竞争水平,还对服务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止2019年9月末,该行共有贷款客户数1226户,贷款余额22673万元,户均18.49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880万元,占总贷款额的61.22%,涉农贷款余额20312万元,占总贷款额的89.59%,不良率0.83%。他们坚信,只要狠抓“支农支小”工作定位不偏移,劲头不减弱,工作不松懈,一定能办出一家有特色的村镇银行,为促进蓝田县农村经济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求发展走出创新路。在很多人眼里,村镇银行在产品设计、风险内控、运营服务及科技体系等方面具有先天劣势,但对蓝田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而言,创新的商业模式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难题。首先,战略定位方面,他们坚持“支农支小”不偏移,专注于服务县域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自成立以来,蓝田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始终坚持“存贷汇”等基本业务,没有嵌套、没有通道,有利于货币政策传导,从源头上规避了偏离主业、脱实向虚的行为,更直接地服务实体经济。其次,业务经营方面,既因地制宜做好产品创新,又创新风险防控手段,通过实施集约化的运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针对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一般缺乏合格抵押物这一难题,蓝田中银富登创新推出11大类、58个子类的“欣农贷”系列产品,接受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产、大棚、猪舍、鸡舍等作为“准抵押物”,受到广大客户一致好评;此外,还通过科技引领提高了服务能力与效率。目前,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已建成了以CRM(客户关系管理)、CBS(核心银行系统)、CMS(信贷管理系统)为核心,包括几十个外围系统的IT系统平台,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在此基础上,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进一步建设了快捷支付、移动发卡、二维码等新兴电子渠道,覆盖了更广泛的乡村和企业,提高了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抓风险固本强基。尽管蓝田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经营的依然是传统信贷业务,但当你深入到核心环节后你会发现,他们完全有着不一样的“打法”,在创新风险防控手段,严守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底线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三农、小微企业特点的风控模式:一是掌握客户的“软信息”,确保贷款用途的真实性;二是重视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轻押品而重人品,轻报表而重现金流;三是借鉴国际先进同业的小额信贷技术,设计专门的信贷流程,并借助科技系统全部实现无纸化审批。同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还通过实施集中管控,在政策框架、产品研发、系统平台等方面推进集约化管理,不仅降低了单位运营成本,而且有效控制了运营风险,增强了协同效应。 “立行百家,不忘初心。”新时代的今天,蓝田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将继续坚持“扎根县域,支农支小”的业务定位,坚守“不取客户一针一线、不弄虚作假、不放弃任何帮助别人和提升自己的机会”的“三大铁律”,为县域农村的小微、三农等普惠客群持续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供稿:蓝田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席小兵 陕西省银行业协会荆东) 【编审:荆东;编辑:张波】
|